新冠肺炎突如其來,全國各行各業都以其特有的方式與疫情做斗爭。年初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與產業發展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在面臨疫情帶來的困境時,我們也應該看到信息技術的發展機遇,利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的關鍵時期,幫助我國加速進入全面信息化時代。
1大數據應對疫情精準防控的背景
新冠病毒之所以令人懼怕,從湖北省的確診病例數據中可以尋得答案,正是這恐怖的傳播力令大家聞風喪膽,舉國上下不得不采取比較特殊的方法來應對———封閉隔離。屋漏偏逢連夜雨,疫情暴發期間正好趕在中國一年一度“百萬人口遷徙”的春運大潮之中,風險系數大大增加,這使得疫情防控工作更具挑戰,防控范圍不再局限于一城一池,需要各方統籌考慮全面分析進而為精準防控提供科學依據。李蘭娟院士受訪時曾強調:“要利用信息化和大數據監控手段,把有疫區接觸史的人,包括他周圍有過接觸史的人,通過大數據的調查進行明確?!蔽覀兺ㄟ^交通大數據有效掌握重點疫區人群遷移情況,結合電信公司的漫游數據加以佐證,盡早確定輸入性患者的人口流動趨勢和活動范圍,為疫情防控爭取更多的時間,為各地精準防控提供重要參考。大數據的深度挖掘和數據分析能力為此次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術手段,在應對疫情精準科學防控方面展現出了超強的“硬核實力”。
2疫情之下信息化技術手段的具體應用
2.1依靠區域數據監控,落實屬地責任
疫情之下信息化技術手段的具體應用之一是疫情之下信息化技術手段的具體應用。目前,各省市防控疫情的重要部署之一就是壓實屬地責任,在城鎮化高速發展、流動人口體量龐大的背景下,必須強調屬地管理原則,就地控制傳染源,堅決不能放任患者“各回各家”。對于疫情防控管理必須要做到分而治之、精準施策、快速響應,落實屬地責任,不僅要依靠人力、物力,更要依靠技術和數據。網格化防疫管理平臺及相關監控系統的推出,讓各地政府可以通過大數據、可視化等先進技術,基于一張圖、一盤棋服務展示疫情態勢、防控態勢、物資監管、隔離觀察等數據,各地方可以實現轄區內疫情防控工作的分析研判、指揮調度、全局統籌。其中數字政通開發的“網格化疫情動態監控系統”涵蓋網格巡查、數據追蹤、疫情動態監測、數據分析與可視化展現、綜合指揮等多個模塊。系統研發工作已初步完成,部分功能已在深圳市、合肥市等地的項目上測試運行,研發完成后,將盡快為全國各地政府客戶提供網格化疫情防控系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自2004年開始推動的數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對提升城市管理與服務水平,促進城市高效、安全、和諧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已成為現代城市治理與服務的重要建設內容,目前該模式成果已轉化為《數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統第1部分:單元網格》等8項國家標準。網格化疫情動態監控系統實際上是脫胎于曾經的“數字城管”模式,例如對城市、社區網格化管理,對信息技術的應用,都來源于曾經數字城管模式。面對疫情的防控,各地方也要積極利用現有的模式針對實際情況,進行升級與改造。
2.2抓住機遇,人工智能加速跑
疫情之下信息化技術手段的具體應用之二是抓住機遇,人工智能加速跑。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出倡議書,倡議書提出盡快利用人工智能補齊疫情管控技術短板,優化AI算法和算力,助力病毒基因測序、疫苗及藥物研發、蛋白篩選等藥物研發攻關。除人工智能技術大量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外,百度還發起了“共度計劃”,通過免費開放AI技術幫助傳統企業進行線上化轉型、全方位營銷賦能等。隨著AI的加速應用,未來工業領域的數字孿生會從制造業向更多企業擴展。也就是說,借助流程自動化與分析,加上各種不同的模塊、不同的場景以及事件的驅動力可以把公司操作虛擬化。據Gartner預測,到2020年,互聯傳感器與端點將超過200億,數字孿生將服務于數十億個物件。各企業機構一開始只是簡單地實施數字孿生,但將隨著時間的推移對其加以演化,提高其收集與可視化正確數據的能力,應用正確的分析與規則,并有效響應企業的業務目標。雖然目前只是RPA(流程自動化)等簡單應用在企業內得以應用,未來可能會有更多數字員工進入企業,甚至由AI輔助企業進行商業決策。
2.3“健康碼”引領社會大眾健康出行新時尚
疫情之下信息化技術手段的具體應用之三是“健康碼”引領社會大眾健康出行新時尚。隨著我國疫情得到有效緩解,全國各省相繼推出復產復工政策,防疫關卡的“人肉”登記一時間成為大眾詬病的話題,健康碼隨之應運而生。健康碼打通支付寶和微信技術壁壘,形成具有健康評估證明的數字化二維碼,旨在將通行證電子化,統一信息收集渠道,大大提高了各個環節的運作速度,從而簡化了過關檢測手續,大大提高了通關效率。健康碼最突出的表現是能夠把數據從靜態變成動態,方便居民自行掌控熟知疫情期間的自身健康信息。與傳統紙質填報相比,健康碼不僅可以向上匯報信息,還可以反過來讓居民了解是否接觸確診患者,在疫情防控最為吃勁的關鍵階段,健康碼運用數字賦能疫情防控,為各級政府做好社會大眾的健康監測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當下我們健康出行的新時尚。
3信息化技術手段科學防范的建議
3.1積極借助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手段,以切實減輕基層工作人員負擔為根本,以人身健康和切身利益損失最小化為原則,以戰勝新冠肺炎為最終目標,采取科學有效措施,有針對性處理解決問題,確保疫情防控工作穩步扎實開展。
3.2加快建立統一完善的信息體系借鑒本次疫情防控工作經驗,整改防控過程中暴露的問題,健全各級處理應急重大事件的聯防聯控機制,整合現有零散的信息平臺,統一病毒知識、疫情進展等重大信息輸出,打通政府部門、醫院系統、疾控中心、社會慈善機構、主流物流公司等節點信息流,建立統一的人、財、物完整完善的信息體系已迫在眉睫。
結語
總之,在我們關注本次疫情對經濟產生的影響時,也應該看到它同時為很多信息技術的加速發展提供了實踐機會。如一些無人物流配送裝置在本次疫情中在多地得到了實踐上路的機會。這為人工智能、5G、物聯網等新技術的加速融合提供了便利條件。此外,人工智能在疫情防控中的應用會帶動人工智能在更多行業和領域的深入應用,加快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速度。